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中医药动态>>正文

中医药动态 2020年第1期(总第1期)

2020年10月13日 09:25  点击:[]

﹒仅供内部学习交流﹒

 

中医药动态

2020年第1期(总第1期)

 

河南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                             2020914

本 期 目 录

【领导讲话】

陈宝生出席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视频会议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提供公平优质教育 1

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 2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贡献. 9

【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19

【高教动态】

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1

校企合作创办氢疗研究院. 21

甘肃中医药大学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建第一临床医学院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圆满举行. 22

【他山之石】

中山大学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 23

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丹心计划” :硕士毕业赴基层临床实践1到2年 即可免试读博. 26




【领导讲话】

陈宝生出席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视频会议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提供公平优质教育

95日,二十国集团(G20)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学前教育、教育国际化、教育领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个领域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巨大威胁和挑战。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告诉我们,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陈宝生表示,在学前教育方面,公益普惠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政府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建设,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教师队伍水平。到2020年底,中国将实现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的目标。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中国政府出台政策文件再次明确了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未来我们将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在教育领域防疫抗疫方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分期分批开学、做好线上线下教育衔接、加强健康教育及强化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实现大中小学秋季全面安全有序复学的目标。

陈宝生倡议,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在教育领域的目标一致,就是为所有孩子提供公平优质教育,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一是发挥引领作用,完善全球治理,整合各成员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进一步聚焦全球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二是突出化危为机,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三是帮助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携手解决在学习机会方面的数字鸿沟和不平等问题,确保全球教育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发展。

(来源: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20-9-6

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事关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形成系统的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新的时代篇章。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一系列无产阶级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观点,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关于通过实施全面教育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又继承党的教育理论成果,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既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原则,又借鉴世界教育发展有益成果;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根本性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提升了党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应对好各种复杂局面,关键是要提高对规律的认识,善于运用规律来处理问题。遵循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根本问题,是对我们党领导教育事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把党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国先强教,强国必强教,没有教育强国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强国,就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开启了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实践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把握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

牢牢掌握领导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教育的最大政治优势,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教育战线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正确方向。方向指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关系教育事业兴衰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回答了我国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育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着眼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指明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

凸显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安排,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步伐,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深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深化评价体系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世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指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提供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方法论。

建好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浸透着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谆谆教诲,饱含着对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育师育人育才、强师强教强国的重要指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教育战线常抓不懈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出版使用为契机,进一步兴起学习热潮,不断地以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师生头脑,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伟大实践。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精气神。要在学深悟透、提高政治站位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史的整体厚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实践的整体广度上,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要在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课堂、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论坛讲座等渠道,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宣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在结合贯通、增强系统性上下功夫。着重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切实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我们要沿着思想的脉络、实践的历程,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抓住关键人群,重点面向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抓实关键环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等公共课重要内容,武装全体大学生;面向教育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开设相关必修课程;组织研制课件、编好教案,研发在线课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抓牢关键平台,重点建好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组织开展研究阐释和深度解读,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帮助干部师生加深理解领会,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形成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到各项政策法规中,融入到实际业务工作中。加快培养一批中青年理论骨干,打造深钻细研重大理论问题的“尖兵精兵”。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各地的贯彻落实,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中,汇聚起广大干部师生的磅礴力量。

(来源:《求是》杂志,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20-9-1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贡献

20206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贡献,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指导实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聚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个时代课题,充分肯定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医药、如何发展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等根本性、长远性问题,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明确任务,为做好中医药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认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现实作用,是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增强了我们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底气和信心。

深刻认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必须把握的重要机遇、重点任务,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深刻认识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中医药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深刻阐明了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关系,彰显了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人类健康的广阔视野,始终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鲜明的目标导向,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良方。

二、总结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经验,发挥中医药在抗疫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流行,中医药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理论、技术体系和经典方药。

发挥国家制度组织优势,动员全国中医药力量驰援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按照中央指导组部署,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组织全国中医药系统全力投入防控救治。我们与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同联动,调动全行业力量,全程深度介入。第一时间选派国家中医药专家组赴武汉考察疫情、诊疗病人,通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三因制宜,从中医理、法、方、药角度认识和把握疾病,研究确定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第三至第七版国家诊疗方案,指导临床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诊疗。第一时间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赴武汉整建制接管医院病区,开展救治和临床科学研究,探索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先后组建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共计773人,整建制接管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8个病区和江夏方舱医院。

发挥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支撑作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和有效方药。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部署下,聚焦中医药临床救治、有效方药筛选和疗效评价,全力推进中医药科研攻关,设立了“中医药防治2019-nCoV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等重点专项,有力支撑了临床救治。同时,启动了应急研究专项,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本着边救治、边观察、边优化的原则,深入发掘历代疫病防治经验,对现有治疗瘟疫的中成药、经典方剂进行筛选,纳入国家诊疗方案。对已经纳入诊疗方案的中成药和方剂,同步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科学研究,及时发布“三药三方”科研成果,优选出一批有效方药。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提高防控救治水平。对医学观察期人群,中医药防控工作前移,探索并推广武昌中医药防控模式经验,服用中药提高免疫力。对轻症患者,以方舱医院为主阵地,做到中药早服应服尽服,有效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建立中西医会诊和联合巡诊制度,实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减缓重症向危重症发展,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效果。对出院恢复期人群,制定中医康复“套餐”,加快机体恢复。各地党委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统筹中西医资源,强化中医中药协同,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开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新局面。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重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贡献了中医药力量。

发挥中国方案特点,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新闻发布会、中央主流媒体宣传,举办了30余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交流中国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方药和经验,展示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的进展,展示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效,展示中医药人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医药抗疫故事。根据对方需要,向有关国家捐助中药,向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提供中医药救治经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次疫情防控,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是中医药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生动实践。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有效缓解了早期疫情集中暴发、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而且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成为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优势。实践充分证明,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实践也再次证明,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屡经考验、历久弥新,依然好使管用、经济易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三、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贡献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内外兼修,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突出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活力。没有传承,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时代活力和应用价值。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面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需求,中医药必须尊重规律,做到传承师古不泥古、创新发展不离宗,通过传承精华来发展中医药学,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吸收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创新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服务当代临床防病治病需求,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

坚持安全有效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20152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西安市雁塔区二五所社区中医馆时指出: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201810月,总书记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201910月,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总书记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药为医用,医因药存。要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中药材质量好,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才会好,中医临床防治才会有疗效,中药产业才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以较低费用取得较大健康收益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鼓励在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提高中医药疗效和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政策举措和经验模式。坚持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显著优势。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是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医药学科、人才队伍、服务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科技支撑以及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与西医药学科服务体系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健全、完善,还需要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彰显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显著优势。一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加强中医古籍文献系统挖掘、整理和利用,重视活态传承,建立与知识产权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力争在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应急救援与疫病防治基地。全面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应急救治能力。三要推动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坚持安全有效根本要求,通过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全过程追溯、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提升中药质量安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简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程序。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培训。加强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建立完善促进中医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五要建立中西医协同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中医药工作平台岗位,将中医医院纳入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范围。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健康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中国特色卫生健康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来源:《求是》2020/16,作者:余艳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2020-8-16

 

 

 

 

 

 

 

 

 

 

 

 

 

 

 

 

 

【政策文件与解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指出,今后5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目标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重点,带动全局;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分区规划,分类推进。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大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教务部网站2019 227日)


 

【中医药院校动态】

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意见》(苏政发〔20205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意见》(粤府函〔202012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意见》(川府发〔20201号),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意见》(赣府发[2020]14号),标志着这四所高校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新闻网、广州中医药大学新闻网、成都中医药大学新闻网、江西中医药大学新闻网

校企合作创办氢疗研究院

99日,福建中医药大学与福建氢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暨“福建中医药大学氢疗研究院”揭牌仪式。

双方将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在氢氧气结合中医药领域的学术研究、产业合作、科研与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氢气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研究及有效应用。“福建中医药大学氢疗研究院”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氢医学研究相结合,并运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为建设“健康中国2030”战略贡献力量。     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新闻网202099日)

甘肃中医药大学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建第一临床医学院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圆满举行

99日,为进一步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推进临床医学教育创新与发展,深化校、院医学教育合作与改革,强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临床一线医学人才,助推全省医疗服务迈入更高水平,甘肃中医药大学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建第一临床医学院举行签约仪式。

今后,甘肃中医药大学和甘肃省人民医院将以此为起点,校院协作、教学相长,加快临床医学教学基地建设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层次医学人才,实现医教研用一体化全面发展。

来源:甘肃中医药大学新闻网202099日)


 

【他山之石】

中山大学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

中山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在扩大规模基础上规范研究生管理,促进质与量有机协同,开展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三大建设”,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面向学科布局,优化研究生招生安排。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学科,加强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培育亟需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和珠海形成三校区错位发展的办学布局。广州校区“挖潜力”,强化文理医基础和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提增量”,瞄准深海、深空、深地学科发展需要;深圳校区“管未来”,打造医工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体系,三校区合力支撑文理医工农艺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加大研究生优秀生源拓展途径和力度,提高招生单位和导师拓展优秀生源的积极性。发挥招生计划杠杆调节作用,以“扶优、扶强、扶需”为原则,制定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方案与测算指标体系。优化绩效管理,重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急需发展的学科,加大“三大建设”在招生计划分配体系中的权重。以学位点增列、动态调整以及学位授权自主审核为契机,组织院系开展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论证、申报与设置。

着眼战略急需,打造高水平育人平台。聚焦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对接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重点布局“新工科”,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核心芯片研发、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大学科群,完善涉海学科学位点布局,建成国内首个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及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培养深远海高端专业人才。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医疗高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粤港澳精准医学研究大科学平台。围绕重大平台建设和运行构建人才梯队,加强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推进科研体系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度互动,探索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尽早进入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进行科研工作,开展前沿学术问题研究。

立足实际需求,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推进分类培养体系建设,优化专业学位教育结构,创新专业学位招生及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机制,建立优先发展机制、招生指标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各专业学位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复试形式和内容,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复试过程,增加复试成绩的权重,充分发挥复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的作用。推动部分专业学位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吸纳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探索面向行业(地区)的订单式招生模式。建立学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程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论证及修订工作,提高实践类课程比重,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鼓励条件成熟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与境外高校合作,开展多形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引入国际高水平大学一流师资和先进培养经验,鼓励和支持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参加国际质量认证,逐步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和国际质量品牌。启动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以优秀应届本科生为主要选拔培养对象,以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要培养师资,以长学制贯通式培养为主要培养形式,支持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研究,为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坚持质量至上,完善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多维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通过招生监督、学位论文抽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年终考核、发布年度质量报告、开展评优活动等举措,全面监控和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把“进口关”,规范学校自命题环节和复试环节,加强对考试招生工作全流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监督、培训、指引,确保责任意识不缺位,实行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严把“培养关”,加强研究生中期考核、资格考试、论文开题、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全程优质培养模式。严把“出口关”,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对抽查“存在问题”论文,实行学位质量问责制度,强化导师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来源:教育部网站202032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丹心计划”                          硕士毕业赴基层临床实践12 即可免试读博

8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丹心计划”学生赴基层誓师动员大会暨首批培养基地挂牌仪式举行,100名硕士毕业生将奔赴北京、云南、山东、陕西等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实践。

为引导、鼓励毕业生投入基层开展临床实践,今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正式启动了“丹心计划”,每年遴选不超过100名优秀毕业生前往基层培养基地开展临床实践,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年限为学术型硕士2年,专业学位硕士1年。学校将定期对基地聘用毕业生进行阶段考核,考核合格者将被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

“该项目是学校在2020疫情大考之年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路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大举措。”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说道。

“今后必将认真服务基层,向基层医务工作者学习,以‘中医有我、我怀丹心’的精神,以北中医人坚定的理想,让北京中医药大学这张名片在祖国大地上更加鲜艳闪亮。”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籍学生、“丹心计划”成员陈梦琳说,疫情期间,她在湖北当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

除了选派毕业生前往基层,北京中医药大学还与京内外各附属医院、北京市上地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30家培养基地成立了“丹心联盟”。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精心打造新一批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丹心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向纵深推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831日)

 

 

 

 

 

 

 

 

 

 

 

报送范围:校领导

主编:孙可兴   编辑:司建平   廖璠

联系人:廖璠   办公地点:教学楼B1S720   联系方式:(0371)86255599

  址:https://fzghc.hactcm.edu.cn/             电子邮箱:fzgh@hactcm.edu.cn

 


上一条:中医药动态 2020年第2期(总第2期)

关闭